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议戎策(下)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四、《圣宋文选全集》卷二二、《群书考索》别集卷二二
唐太宗如彼其才,而持金帛盟解颉利可汗,馆帝女于外而许延陁,何也?
当时群臣或不能通知太宗之意。
太宗虽以武定天下,然民方厌苦于兵,颉利、延陁未有可诛之大罪,故厚之以货赂,许之以婚姻,若曰战非我所欲而宁负愧,所以甚戎之曲而盈中国之气也。
故卒擒颉利可汗,延陁衰破失据而死。
太宗之谋,不为不远。
契丹本唐之都督,国于黄龙辽泽间,东西才三千里。
自钦德间光启之乱,服属达靼、奚、室韦之属。
而保机下渤海、夫馀,晋祖以地为邪律寿,则西至于大夏,东距于女真,南界于瓦桥,北厌于靺鞨,其气常在中国上。
咸平景德间,数猎于赵魏之郊,残城郭、系老幼而去。
先圣仁术睿算,不忍以吾民易禽兽之命,姑与之和亲,所以结约慰藉之甚厚。
自庆历以来,又尝为非意难可之请以动中国,频走间使,扰边民之生,朝廷徒增其好币而足其求。
胡人今日骄中国之怒,而山东三尺童子皆思奋寸铁以搏胡人,而偿陵骜侵辱之愤矣,臣窃意其为夭亡之时也。
昔者贾谊欲施五饵三表系单于之颈,以谓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
盛食珍味以坏其口;
赐之以音乐妇人以坏其耳;
赐之以高堂会库奴婢以坏其腹;
于来降者,上召幸之,相娱乐以坏其心,而史氏言其术为疏阔。
今邪律氏之君臣,醉于玉帛而沉溺于宝赂,其民生长和亲,知战也少,不习寇盗而或为进士学,不以骑射为生而乐土者安室家,与古夷狄之俗甚异,之说且效于今矣。
臣闻之山后遗民苦其赋役而怀思汉之心,虏之将相,杂用南北之人,权力倾争,其势不平而相轧,乘坏之隙,殆将有豪杰举上以属于我,而请为藩臣者。
彼久客吾土,中心疑畏而常不得宁,故时为慢书以观中国之彊弱深浅,而我辄为之扰骇,即固宜为夷狄之所轻矣。
天下大事,有人臣不敢首议,必俟人主之断而自为然后可以成其功者,河隍之计其一也。
陛下虽不欲战,戎人骄甚而天下不能堪,其势必至于战。
厉兵选将,举得其策,河隍可以一日而复,扼范阳卢龙之塞,窒松亭、狐门、古北之穴,决去陂塘,化为沃土,募耕战之士,人赋百亩而处之,养马积粟以实塞下,即京师长无北顾之忧矣。
《诗》曰:「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
今也日蹙国百里,惟今之人不尚有旧」。
唐献文尚能复河陇百年久陷之地,而况于盛明之主乎?
陛下亦笃于和亲而缓于兵备,犬羊之情,不可必得,枭巢狼子,在肘腋之下,伺河水可渡,掩吾人之不虞,万世之忧也。
请与契丹通和奏淳化元年六月 唐末宋初 · 张洎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宋会要辑稿》蕃夷一之一九(第八册第七六八二页)、《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二
夫禦戎之道,有三策焉,前代圣贤论之详矣。
缮修城垒,依凭险阻,训戎聚谷,分屯塞下,来则备禦,去则勿追,策之上也。
偃革櫜弓,卑辞厚礼,降王姬而通其好,输国货以结其心,虽屈万乘之尊,暂息三边之戍,策之次也。
练兵选将,长驱深入,拥戈鋋而肆战,决胜负于一时,策之下也。
国家自戎马生郊,边防受敌,兵连祸结,属载于兹。
邯郸致蹂践之虞,上谷失藩篱之固。
飞刍挽粟,千里而遥,丁壮毙于转输,膏血涂于原野。
尚赖圣君宵旰,广运神谋,自今以来,方隅稍定,糇粮以济,城邑粗安。
然而敌人之情,变诈难测。
或虑朔风渐劲,塞草具腓,乘大漠之苦寒,率穹庐之族类,南下燕、赵,复恣凭陵,则善败之机,未可量也。
河朔之地,杼柚其空,邑里丘墟,黎元荡析,倘后日之战复有杀将覆军之祸,则赵、魏、镇、定,畴能守之?
人心一摇,天下事去矣。
国家素失蓟北之险,亡控守之处,是上策不举也;
屯兵平原,与匈奴转战,劳弊已甚,胜负未定,是下策不足恃也。
审睹天下之形势,忧患未已,唯与之通好,或可解纷。
今山东诸侯,近不交战,访闻匈奴已还其庭,宜因此举通和之策。
夫屈伸变化,与道污隆,转危就安,圣人之务也。
高祖奋布衣,起丰沛,诛暴秦,灭强楚,不五、七年平定天下。
出师朔野,困于白登,爰从说士之辞,遂举和亲之策。
迨至文、景,乘先代之业,开太平之基,至道兴行,兆民胥悦,海内田赋三十而税一,太仓之米红腐而不可食,内府之钱贯朽而不可校,巍巍功业,与三代比崇。
及其火照甘泉,军屯细柳,则饰宗室之女出骋单于
夫以高帝之雄材,文、景之淳化,岂力不足而德不至耶?
而与之通好者,盖视彼为不足较耳,安肯耗竭中国,为无用之举,伤害仁义,致彼此争锋乎?
观典策之遗文,审安危之大计,惟圣人能之。
结好息民,正在今日。
倘或上天悔祸,异俗怀仁,奉大国之欢盟,息边城之烽燧,诚宗社之福也。
夫盛衰之理有数存焉,圣人因之以定其业。
昔者隋季板荡,唐室勃兴,高祖太宗肇升天位,英、卫、房、杜为佐命之雄。
颉利可汗遽犯京邑太宗躬枉车驾,以敦其夙好,广输财货,以厌其贪心。
岁月荐更,戎人寖弱,李靖数万之众,擒而灭之。
此王者蒙垢候时,歼强敌之明效也。
契丹嬖臣擅轴,牝鸡司晨,单于幽闭,权归母后,于越强大,处于嫌疑,部族之众虽繁,攻夺之形已兆。
况滔天猾夏,极恶穷凶,以人事言之,则岁纪未周,冒顿之谋必兴于敌帐矣。
国家暂时降屈,以济艰屯,而取乱侮亡,其则何远?
契丹凭恃种落,张皇侵暴,逆天悖理,不奉绥怀,然圣人屈己济物之诚,已彰于天下矣。
乔补阙突厥686年7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 创作地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臣某言。
臣以专蒙。
叨幸近侍。
陛下不以臣不肖。
特敕臣摄侍御史
监护燕然西军。
臣自违阙庭。
历涉秋夏。
徒居边徼。
无尺寸之功。
臣诚暗劣。
孤负圣明。
然臣久在边隅。
夙夜勤灼。
莫不以蕃事为念。
俾按察之。
比以突厥离乱事迹。
参验委曲。
穷问往来。
窃有以得其真。
莫不自为鲸鲵。
递相吞食。
流离残饿。
莫知所归。
臣诚愚不识事机。
然窃以往古之变。
考验于今。
乃知天亡凶丑之时。
陛下收功之日。
然臣闻之。
难得易失者时也。
易遇难见者机也。
圣人所贵者。
去祸于未萌。
今陛下体上圣之资。
开太平之化。
匈奴为中国之患。
自上代所苦久矣。
合天降其灾。
以授陛下。
万代之业。
在于今时。
臣请以秦汉以来事迹證明之。
伏愿陛下少留圣听。
寻绎省察。
天下幸甚。
臣闻始皇之时
并吞六国。
制有天下。
按剑叱咤。
八荒奔驰。
匈奴彊梁。
威不能服。
牧马河内
以侵边疆。
始皇赫然。
使蒙恬将四十万众。
北筑长城。
因以逐胡。
取其河南之地七百馀里。
当时燕齐海岱。
赢粮给费。
徭役烦苦。
人以不堪。
故长城未毕。
而闾左之戌。
巳为其患。
二世而亡。
莫不始于事胡也。
汉兴
高祖受命。
率偫雄。
乘利便。
以三十万众窘迫白登
七日被围。
仅而获免。
自是历吕太后孝文帝
单于桀骜。
益凌汉家。
文帝徒以逊词。
致献金帛。
但求其善和而巳。
不敢有图。
贾谊所以哭之。
文帝以天下之盛。
而卑事戎狄。
以倒悬天下也。
至景帝时
边受其患。
于是汉武践祚。
以承六代鸿业。
属乎文景元默之化。
海内乂安。
太仓之
红腐而不可食。
内库之钱。
贯朽而不可校。
财力雄富。
士马精彊。
忿匈奴之骄慢。
将报先帝之辱。
遂使王恢韩安国将三十万众。
马邑单于
师出徒费。
竟无毫发之功。
于是大命六师。
专以伐胡为务。
首尾三十馀年。
中国骚然。
大受其弊。
至于国用不足。
军兴不给。
租及六畜。
算及船车。
盗贼偫兴。
京师起乱。
竟不能制单于之命。
一日而臣服之。
汉宗衰残。
几至覆社稷也。
汉武晚年。
厌兵革之弊。
乃下哀痛之诏。
罢轮台之游。
封丞相为富民侯
将以苏中国也。
宣帝代。
罕复出师。
匈奴数穷。
天降其祸。
虚闾权渠单于病死。
右贤王屠耆堂代立。
骨肉大臣。
自不相服。
又立虚闾权渠子为呼韩邪单于
击杀屠耆堂。
诸名王贵人
各自分立为单于
更相攻击。
以至大乱。
残虐死者。
计万亿数。
畜产耗减。
十至八九。
人以饥饿。
相燔烧以求食。
于是寄命无所。
诸名王贵人右伊秩訾且渠当户以下。
将兵五万。
稽首来降。
于北方晏然。
靡有兵革之事。
直至哀平之际。
边人以安。
臣窃以此观匈奴之形。
察天时之变。
盛衰存亡之机。
事可见也。
然则匈奴不灭。
中国未可安卧亦明矣。
夫以汉祖之略。
武帝之雄。
谋臣勇将。
势盛雷电。
穷兵黩武。
倾天下以事之。
终不能屈一王服一国。
宣帝承衰竭之后。
抚疮痍之人。
不敢惕然有出师之意。
然而未有遗矢之费。
而臣仆于单于之长者。
其故何哉。
盖盛衰有时。
理乱有数。
故曰圣人修备以待时。
是以正天下如拾遗
陛下肃恭神明。
德动天地。
今上帝降匈奴之灾孽。
遗陛下之良时。
不以此时顺天诛。
建大业。
使良时一过。
匈奴复兴。
则万代为患。
虽后悔之。
不及矣。
古语曰。
天与不取。
反受其咎。
今天意厚矣。
陛下岂可违之哉。
在同城。
居延海
西逼近河南口。
其碛北突厥来入者。
莫不一一臣所委察。
比者归化
首尾相仍。
携幼扶老。
巳过数万。
然而疮痍羸惫。
皆无人色。
饥饿道死。
颇亦相继。
先九姓中遭大旱
经今三年矣。
野皆赤地。
少有生草。
以此羊马死耗。
十至七八。
今所来者。
皆亦稍能胜致。
始得度碛。
碛路既长。
又无好水草。
羊马因此重以死尽矣。
不掘野鼠食草根。
或自相食。
以活喉命。
臣具委细问其碛北事。
皆异口同辞。
又耆老云。
自有九姓来。
未曾见此饥饿之甚。
今者同罗仆固都督早巳伏诛。
为乱之元。
其自丧灭。
其馀外小丑徒。
侵暴自贼耳。
本无远图。
多猎复自相雠。
人被涂炭。
逆顺相半。
莫知所安。
回鹘诸部落。
又与金州横相屠戮。
无主。
号诉嗷嗷
臣所以愿陛下建大策。
行远图。
大定北戎。
不劳陛下。
指挥之间。
事业可致。
则千载之后。
边鄙无虞。
中国之人。
得安枕而卧。
岂不在陛下断哉。
匈奴为中国患。
非独秦汉之间。
臣窃惟先圣时。
卫公李靖
盖中国之一老臣。
徒藉先帝之威。
用妙胜之策。
颉利可汗全盛之日。
因机逐便。
大破虏庭。
遂系其侯王。
裂其郡县。
六十年将于今矣。
使中国晏然。
斥堠不警。
书之唐史。
传之无穷。
至今天下谓之为神。
况陛下统先帝之业。
履至尊之位。
丑虏狂悖。
大乱边陲。
皇天遗陛下以鸿基之时。
陛下又得复先帝之迹。
德之大者。
其何以加。
若失此机。
事巳过往。
使李靖竖子。
独成千载之名。
臣愚窃为陛下不取也。
伏见去月日敕。
令同城权置安北都护府
以招纳亡叛。
匈奴之喉。
臣伏庆陛下见几于万里之外。
得制匈奴之上策。
臣闻隗嚣言。
光武见事于万里之外。
制敌应变。
未尝有遗。
今陛下超然神鉴远照。
实所谓圣明之见。
睹于无形也。
住同城。
周观其地利。
又博问谙知山川者。
莫不悉备。
其地东西及北。
皆是大碛。
碛并石卤。
水草不生。
突厥尝所大入。
道莫过同城。
居延海泽接张掖河。
中间堪营田处数百千顷。
水草畜牧。
供巨万人。
甘州诸屯。
犬牙相接。
所聚粟麦。
积数十万。
田因水利。
种无不收。
运到同城。
甚省功费。
居延河海多有鱼盐。
此所谓强兵用武之国也。
陛下若调选天下精兵。
采拔名将。
任以同城都护
臣愚料之。
不用三万。
陛下大业。
不出数年。
可坐而取成。
来看国家兴兵。
但循于常轨。
主将不选。
士卒不练。
徒如驱市人以战耳。
故临阵对寇。
未尝不先自溃散。
遂使夷狄乘利
轻于国威。
兵愈出而事愈屈。
盖是国家自过计于敌尔。
故非小丑能有异图。
臣窃以为陛下今日不更为之图。
以激励天下忠勇。
但欲以今日之兵。
今日之将。
冀收功于异域。
建业于中兴。
则臣之愚蒙。
必以为未可得也。
陛下即以突厥为万代之患。
则臣所言愿加察。
若以夷狄荒服不臣。
小人非所敢谏。
臣今监领后军某等。
取某月即渡碛去。
计至某日及刘敬同谨当请按行碛。
计至巳来地形及突厥灭亡之势。
当审虚实。
续以奏闻。
伏愿陛下省臣此章。
为国大计。
傥万有可一中者。
请与三事大夫熟图议之。
此亦万代一时也。
伏愿少留圣意。
闲暇念之。
天下幸甚。
陛下采臣刍荛。
臣请执殳先驱。
为士卒启行。
横行匈奴之庭。
归报陛下。
臣死之日。
庶无遗恨。
不胜云云。
贺圣驾还京表1000年2月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臣某言:今月十六日进奏院状报,正月二十三日大驾还京者。
犬戎逃遁,銮辂凯旋中谢。)
伏惟尊号皇帝陛下,奉承祖宗,威怀戎狄,但懋守文之德,靡矜神武之功。
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
必想边民夺梃以殴攘亭长持绳而絷缚,岂劳车驾,远涉山川?
陛下念二圣临朝,每经营于河朔
属三时不害,乃巡幸于沙场。
存问耆年,劳来疆吏,有征无战,陈诗观风。
边人识龙凤之姿,胡马避虎貔之众。
周宣薄伐猃狁,深入太原汉武斥逐匈奴,遐临瀚海,颇为劳弊,尚著声诗;
曾未若陛下仰顺天时,俯从人欲,出狩适当于冬隙,班师未废于农祥。
端居紫宸,饮至清庙,谷雨方霈,春华正繁。
捧觞长乐之宫,锡宴上林之苑,皇欢大洽,天步永安
《易》曰:「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师,善之善者也」。
其是之谓乎!
臣方在谪官,无由扈从,既不得草颉利可汗之露布,又不得答冒顿单于之慢书。
文士有为之时,处山州无用之地,迎銮莫遂,望阙弥深。
无任歌时乐圣。
李靖颉利可汗露布986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小畜外集》卷一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四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尚书兵部臣闻:周征猃狁,长驱北伐之师;
汉讨匈奴,用绝南牧之患。
帝王之耀武,亦今古之同风。
我国家乘五运以膺图,顺三灵而改卜。
义旗方举,万民喧《桃李》之歌;
神武惟扬,四海绝萑蒲之盗。
建德寻膏于椹锧,世充俄系于俘囚,武周则瓦解以无遗,黑闼乃土崩而自尽。
杜伏威蜂屯江表,束手来降;
徐圆朗鼠窃山东,连颈受戮。
萧铣之冰销岭外,薛举之电扫陇川
民心于是悦随,王业以之大定。
唯兹左衽,滞我休戈。
颉利豺狼其心,腥膻异类,信天地之偏气,为声教之外臣。
前王示含育之恩,历代患羁縻之术。
和之则防如蛇豕,违背欢盟;
攻之则遁若犬羊,疲劳师旅。
高祖以洪基肇创,黔首未安,虑王化之不敷,舍鬼方而弗顾,稔以称臣之礼,加其厚往之仪,提神锋而方俟斩鲸,豢良犬而未遑顾兔。
谋臣为之切齿,壮士为之冲冠。
天威久戢于雷霆,丑族愈滋于蜂虿。
伏惟陛下经纶草昧,扫荡欃枪,出震宫而日丽九天,廓皇道而风行八表。
痛心疾首,长思渭水之侵;
缮甲理兵,待问铁山之罪。
而又侵凌王土,搔动边民,稔恶贯以既盈,奉天诛而无赦。
臣等徂征授钺,仗义平戎,执乎彼曲之辞,乘以我盈之势。
鼓鼙动地,三春掀蛰震之雷;
戈甲连云,千里散龙沙之雪。
阴山而直入,趋马邑以兼程。
康苏密应变知机,先来欸附;
萧皇后离邦去里,再见京师
颉利有此败亡,方来朝谒。
阱中饿虎,暂为掉尾之求;
鞲上饥鹰,终有背人之意。
臣与副将张某等知其犹豫,恐恣猖狂,遂乘无备之时,爰作袭人之计。
赍二旬之路食,拥一万之精兵,火炎而立见燎毛,雷疾而宁容掩耳。
斩俘馘于万级,虏羊马于千群,颉利生擒,义城断首。
尽复恒安之地,永清大漠之尘。
韦鞲毳幕之人,从兹率服;
浴铁衽金之士,将见凯旋。
臣等职忝专征,材非善战,实赖自天之祐,敢言破虏之功?
皇威,不辜阃外之寄;
咸知睿算,自驱堂上之兵。
伫见兴耒耨于沙场,戢干戈于武库。
幢幢夷邸,长倾捧日之心;
寂寂边城,永罢防秋之役。
臣等无任乐圣戴天、抃舞欢呼之至,谨具露布以闻。
谨奏。
谢庙堂差干官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平斋集》卷二四
公朝天大,甫开荆棘之涂;
边阃地雄,遽缀芙蓉之幕。
惊魂复返,感涕交流。
盖尝绝大江而东游,倚长淮而北望
虽有可乘之机会,未知一定之规摹。
苟于偏安,殆非孔明、公瑾之志;
急于进取,未免蔡谟、羲之之忧。
虽坚忍可与成功,而审重最为上策。
首击尾应,尾击首应,要莫测于吾谋;
我出彼归,彼出我归,使常牵于后顾。
纵未大尉乎玄黄之篚,亦可坐弭乎赤白之囊。
责在元戎,亦资婉画。
如某者交无狗监,泣有牛衣。
沧浪濯缨,早叹鬓毛之飒;
太行倚剑,斗惊髀肉之盈。
居纷纷其离邮,分落落乎难合。
化功一转,生意顿回。
朝刊黜籍之丹,暮剡辟函之墨。
拔从九地,寘在重霄。
巴西此日之放麑,可谓仁矣;
塞北向来之失马,讵非福耶?
矧去家无千里之遥,而望禄特半年之近。
生成至此,称塞谓何?
恭惟某官以社稷臣,为帝王佐。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坐凝更化之勋;
一岁力役,一岁戍屯,深轸佳兵之虑。
惟尊安中国以为急,斯镇抚四夷而有馀。
既素定于庙谟,尤不轻于边琐。
大先谋帅,细及简僚。
遂令守玄尚白之踪,亦在依红泛绿之数。
某敢不痛心前辙,加意后鞭?
不徒丐升斗以养亲,庶几展尺寸以报国。
平定安集,况曾读建武天子之诏书;
踊跃欢呼,所愿草颉利可汗之露布。
依归大造,誓毕馀生。
后骑吹曲词九首 其二 金山 元初 · 耶律铸
 押删韵
黄花堆上冷云閒,犷骑雷奔去又还。
说敌纷争自相溃,回戈霆斗过金山文田案唐书薛延陀传颉利可汗之灭夷男率其部稍东远京师才三千里而嬴东室韦西金山南突厥瀚海盖古匈奴地也 又葛逻禄葛逻禄突厥诸族在北庭西北金山之西跨仆固振水包多□岭)
赐回鹘可汗书意842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杨观至。
览表。
欲求粮食牛羊。
粮食已许自巳马价绢就振武和籴三千石。
缘中国以农为本。
最贵耕牛。
百姓所蓄无多。
常断屠杀。
羊则产于北土。
不出中华。
惟塞上蕃浑。
各有畜牧。
朝廷未尝徵率。
务使安存。
今之所求。
难允来意。
又所请束縳嗢没斯送归者。
嗢没斯比自投边将。
屡献诚。
自本国破亡之初。
奔迸先至塞上。
不随可汗公主
已是二年。
虑彼猜嫌。
自怀忧惧。
穷迫归命。
望朕保持。
未尝有交构之言。
离间两国。
前可汗已缘失制驭之道。
无兼爱之仁。
侵扰诸蕃。
肆为暴虐。
所以亲属内叛。
部落外离。
国破家残。
实由于此。
今可汗失地远客。
危难之中。
尤须追悔前非。
以安反侧。
若又仁爱不至。
骨月相残。
可汗左右信臣
谁敢自保。
朕统万国。
非止一蕃。
未附者须务怀柔。
归诚者因宜存抚。
倘徇可汗之意。
殊乖覆育之恩。
今已特许归降。
止于存其种族。
必不别有任使。
授以腹心。
在可汗不失恩慈。
于朝廷免亏信义
岂不两全事体。
深叶良图。
况前代以来。
尽有故事。
汉朝呼延邪单于塞。
其下大将乌厉屈乌厉温敦并来降附。
汉宣帝封以列侯。
又国初颉利可汗之破败也。
降者甚众。
酋豪首领
至朝廷皆拜将军
仅百馀人。
无不抚纳
可汗深明朕意。
勿更再论。
摩尼教天宝以前。
中国禁断。
自累朝缘回鹘敬信。
始许兴行。
江淮数镇。
皆令阐教。
近各得本道申奏。
缘自闻回鹘破亡。
奉法因兹懈怠。
蕃僧在彼。
稍似无依。
吴楚水乡。
人性嚣薄。
信心既去。
翕习至难。
且佛是大师
尚随缘行教。
与苍生缘尽。
终不力为。
朕深念异国远僧。
欲其安堵。
且令于两都及太原信向处行教。
江淮诸寺权停。
待回鹘本土安宁。
即却令如旧。
讨袭回鹘事宜状843年3月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等伏见李靖再破颉利可汗
方始擒得。
望付翰林李靖传。
诏示刘沔
晓谕云。
比者未取却公主
与回鹘接战。
朝廷力稍不及。
舍之即易。
今既取却公主
又与回鹘接战。
即须剪除令尽。
不得遗生后患。
兼令拣退浑沙陀共三千骑。
枞枞排比。
兼晒取三千人十日乾粮及乾蒸饼。
闻塞上五百钱买得一头牛。
亦令约人数晒取牛肉乾脯。
且如此排比。
景度幽州使回。
刘沔专差信实军将景度数探问事情。
仲武便肯出兵讨袭。
即须且让仲武
不得争功。
仲武不□词言悠慢。
未有去思。
即须及塞草未青。
虏马羸弱。
便令蕃军掩袭。
必见成功。
李靖传事谨奏上。
希圣明采纳。
赐薛延陀玺书 唐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
突厥颉利可汗未破已前。自恃强盛。
抄掠中国。百姓被其杀者。
不可胜纪。我发兵击破之。
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
嘉其从善。并受官爵。
同我百寮。所有部落。
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但中国礼义。不灭尔国。
前破突厥。止为颉利一人为百姓之害。
所以废而黜之。实不贪其土地。
利其人马也。自黜废颉利以后。
恒欲更立可汗。是以所降部落等。
并置河南。任其放牧。
今户口羊马。日向滋多。
元许册立。不可失信。
即欲遣突厥渡河。复其田土。
我策尔延陀。日月在前。
突厥理是居后。后者为小。
前者为大。尔居碛北。
突厥居碛南。各守土境。
镇抚部落。若其踰越。
故相抄掠。我即将兵各问其罪。
此约既定。非但有便尔身。
贻厥子孙。长守富贵也。
御史中丞太保李良臣墓碑 唐 · 李宗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四
庚子岁
嗣天子即位。
谓百执事曰。
先皇帝平定海内。
中兴我唐。
惟二三臣工孰为大。
佥曰。
帅司空光颜其尤者。
始战于
又战于蜀。
大战于蔡。
终功于齐。
皆著嘉庸。
实为上将
天子乃召至京师
礼之于庭。
命为宰相
赐甲第。
内宴以遣之。
曰。
姑复而所。
异日有事。
吾与公图之。
居一年。
燕赵继乱。
天子诏公以许昌精兵渡河北讨。
未战而军罢。
留镇于许昌
又数月。
汴宋军反。
逐其帅。
立其次将㝏以请。
天子闻之怒。
又诏公以全军征之。
公既拜敕。
自以麾下万人。
昼夜兼行。
一战而摧其锋。
遂傅于城下。
贼众惶骇。
斩㝏首以献。
宋平
朝廷册功。
拜公司徒侍中
师还。
大飨劳。
于是百城之长与三军之吏皆入贺。
赞咏功德。
公泣且曰。
此乃天子神灵。
贤士大夫之力。
光颜何有也。
然光颜曾祖父。
始自北土归于天朝。
世总部兵。
为国保障。
先公太保
功烈尤多。
而皆从事诸侯。
止于裨将
储休委祉。
集光颜弟兄。
今先人盛德未彰。
而光颜专享其报。
光颜之罪也。
何敢言功。
军司马武功苏遇起而言曰。
公位冠偫后。
勋在王府。
明著先公之美于后世。
于古为可。
宜得宏达博雅之士以文之。
乃久而益传。
使使请铭于礼部侍郎宗闵
宗闵承命惶恐。
辞不敢当。
伏念百吏于宰相
皆僚属也。
又何敢让。
退视公行状而著其语曰。
太保讳良臣
其先皇帝之子曰昌。
封于弱水之北。
因其夷狄而王之。
其后子孙世世为大人。
号阿跌部
遂以为氏。
太保王父讳贺之。
雄武而多大略。
诸部君长争归之。
尝思因事立功。
以显名中夏
当此时。
唐初受命。
太宗文皇帝已即大位。
公率其所统。
南诣灵武
请为内臣
太宗召见与语。
奇其材能。
拜为银青光禄大夫鸡田州刺史
充定塞军使
赐车服器用以宠之。
命筑城邑以居。
始有宫庙官属之制。
而族部滋益大矣。
西戎北虏之间。
甚有威声。
卒。
皇考讳䢑丰嗣立。
鸡田州刺史
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上柱国
卒赠工部尚书
太保素以厚勇敢为部下推服。
既袭位。
每谓其将校曰。
自吾祖归国。
蒙唐厚恩。
愿凭诸君。
期以上报。
未几。
安禄山用幽燕劲卒反。
济河陷洛。
而崤函不守。
元宗幸巴蜀。
肃宗灵武
公闻之。
恸哭请于众曰。
吾生平志业。
尝已布于诸君。
今王室多故。
是吾死节之日。
诸君能从我乎。
众皆感激许诺。
乃驰诣行在。
肃宗嘉之。
委以腹心。
王师收两京。
平剧贼。
公之功居多。
开府仪同三司鸡田州刺史
充朔方先锋左箱兵马使
太尉汾阳王
汾阳王爱公沉默多断。
军中之事。
一以咨公。
寻迁御史中丞
别职如故。
宝应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薨于河中理所。
享年三十有六。
贞元十一年八月
葬于太原府城东南孝敬原。
太保少为阿史那可汗所重。
以其贵女妻之。
实生三子。
长曰光玭。
为朔方都将
不幸早夭。
次曰光进。
方节度使刑部尚书
薨赠左仆射
少即司徒也。
元和中
宪宗章武皇帝仆射司徒功在第一。
赐姓李氏
属籍于宗正
追封公为太保
夫人史氏为燕国太夫人
铭曰。
太保之先。
盖出轩辕
奄有北狄。
世为大人。
绵绵千载。
以至光禄
雄材多断。
率众内属。
是时□
初有天下。
实命光禄
定居朔野。
锡之城邑。
车服旌旗。
北制猃狁。
西当昆夷。
尚书承业
克有威令。
统部益繁。
兵车尤盛。
是生太保
两有忠孝。
誓酬国恩。
承祖教。
燕盗南叛。
肃宗西巡。
倾河陷洛。
遂扰三秦。
公闻恸哭。
悉率骑士。
驰诣行在。
请先致死。
用嘉叹。
俾杂禁旅。
夙夜勤劳。
□所。
收京阙。
因定两河。
摧锋陷阵。
公实居多(阙七字)
位品秩威仪。
俾同三事。
虽受嘉命。
未登大臣。
不□其德。
乃相后人。
仆射继武。
勇如罢虎。
□□桓桓。
殿兹西土。
司徒特盛。
为国上公
入持相印。
出锡彤弓(阙十六字)
帝嘉元侯
追命祖考。
既宠尚书
遂尊□□推功建德
赐姓命氏
籍于公族。
同我宗子
存殁之荣。
古今孰比。